有机质对矿物提纯除铁
.jpg)
共沉淀引发的溶解性有机质在水铁矿/水界面的分子分馏特
2019年12月9日 土壤矿物与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相互作用会引起DOM在矿物/水界面的结构分馏,进而影响DOM在土壤中的长期保存及其环境行为。 水铁矿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可通过两种不同方式(表面吸附或共沉淀)与DOM结合。
.jpg)
铁介导的土壤有机碳固持和矿化研究进展
2021年10月26日 从铁介导的有机碳固持机制、铁结合态有机碳稳定程度的影响因素以及铁氧化还原过程驱动的有机碳矿化机制3个方面对铁—碳耦合关系进行了梳理分析。
.jpg)
韩晓华等GPL/EST:微生物参与绿锈/磁铁矿矿化过程及其
2020年3月27日 为了揭示有机质对磁铁矿形成的影响,他们进一步比较了水合氧化铁在非生物和微生物还原条件下的二次矿化过程。结果发现,由于有机质对水合氧化铁的稳定作用,非生物还原实验中的水合氧化铁并没有完全转化为磁铁矿。
.jpg)
有机物对铁(II)催化的水铁矿有机物共沉淀物中矿物转化的
2018年10月16日 结晶度较弱的Fe(III)(羟基)氧化物如亚铁酸盐在土壤和沉积物中含量很高,并且经常以矿物有机聚集体的形式与有机物(OM)结合。 在缺氧条件下,Fe(II)水溶液与亚铁酸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形成结晶性次生矿物,如纤铁矿,针铁矿或
.jpg)
研究揭示次生铁矿物对活性有机质固存的微观机制—论文
2024年7月1日 研究团队进一步利用球差电镜在纳米尺度上揭示了活性有机质更容易与结晶性差的次生铁矿物结合,以增强其稳定性;分布在矿物纳米孔隙和缺陷内的有机质具有更高的氧化态。
.jpg)
地质地球所揭示微生物参与绿锈/磁铁矿矿化过程及其对古环境
2020年5月6日 为了揭示有机质对磁铁矿形成的影响,他们进一步比较了水合氧化铁在非生物和微生物还原条件下的二次矿化过程。结果发现,由于有机质对水合氧化铁的稳定作用,非生物还原实验中的水合氧化铁并没有完全转化为磁铁矿。
.jpg)
技术说明:揭示方法变化对铁结合有机碳的可提取性的影响
2021年6月7日 有机碳 (OC) 与活性铁 (Fe R ) 的结合代表了保护 OC 免受土壤和海洋沉积物再矿化的重要机制。 最近的研究表明,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或相关 Fe R 相的特性对通过柠檬酸盐碳酸氢盐连二亚硫酸盐 (CBD) 方法提取OCFe R络合物的能力施加控制。
.jpg)
高温微生物铁还原条件下绿脱石对有机质的保存作用
2022年1月24日 本文选取一种代表性有机质12 氨 基十二酸(ALA)与 典型含铁粘土矿物绿脱石(NAu 2)合成有机质 粘 土矿物复合体,在 两株高温 超 高温铁还原细菌的作用后,通 过多种水化学和矿物学的表征手段,研究其矿物结构的变化、有 机质的结合稳定性和脱附情况。 结果发现细菌对绿脱石结构铁的还原过程中造成的矿物结构的破坏(还 原性溶解)是控制ALA从
.jpg)
溶解性有机质对铁还原的促进作用研究 百度学术
摘要: [目的]溶解性有机质生物化学活性高,参与着铁氧化物还原的地球化学过程,但关于DOM化学组成与铁还原作用的构效关系尚不明确 [方法]为此,我们以铁还原菌HS01作为模式菌,亚铁的生成量作为考察指标,荧光光谱作为表征技术,研究了不同亲/疏水性DOM对针铁矿
.jpg)
离子吸附科学与技术课题组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发布时间: 字体: [ 大 中 小 ] 一、课题组名称:离子吸附科学与技术课题组 二、课题组简介 离子吸附科学与技术课题组面向国家盐湖战略资源高效开发的重大需求,深入开展界面离子输运机制和吸附分离材料体系构建的研究,通过材料吸附位点及
.jpg)
共沉淀引发的溶解性有机质在水铁矿/水界面的分子分馏特
2019年12月9日 土壤矿物与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相互作用会引起DOM在矿物/水界面的结构分馏,进而影响DOM在土壤中的长期保存及其环境行为。 水铁矿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可通过两种不同方式(表面吸附或共沉淀)与DOM结合。
.jpg)
铁介导的土壤有机碳固持和矿化研究进展
2021年10月26日 从铁介导的有机碳固持机制、铁结合态有机碳稳定程度的影响因素以及铁氧化还原过程驱动的有机碳矿化机制3个方面对铁—碳耦合关系进行了梳理分析。
.jpg)
韩晓华等GPL/EST:微生物参与绿锈/磁铁矿矿化过程及其
2020年3月27日 为了揭示有机质对磁铁矿形成的影响,他们进一步比较了水合氧化铁在非生物和微生物还原条件下的二次矿化过程。结果发现,由于有机质对水合氧化铁的稳定作用,非生物还原实验中的水合氧化铁并没有完全转化为磁铁矿。
.jpg)
有机物对铁(II)催化的水铁矿有机物共沉淀物中矿物转化的
2018年10月16日 结晶度较弱的Fe(III)(羟基)氧化物如亚铁酸盐在土壤和沉积物中含量很高,并且经常以矿物有机聚集体的形式与有机物(OM)结合。 在缺氧条件下,Fe(II)水溶液与亚铁酸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形成结晶性次生矿物,如纤铁矿,针铁矿或
.jpg)
研究揭示次生铁矿物对活性有机质固存的微观机制—论文
2024年7月1日 研究团队进一步利用球差电镜在纳米尺度上揭示了活性有机质更容易与结晶性差的次生铁矿物结合,以增强其稳定性;分布在矿物纳米孔隙和缺陷内的有机质具有更高的氧化态。
.jpg)
地质地球所揭示微生物参与绿锈/磁铁矿矿化过程及其对古环境
2020年5月6日 为了揭示有机质对磁铁矿形成的影响,他们进一步比较了水合氧化铁在非生物和微生物还原条件下的二次矿化过程。结果发现,由于有机质对水合氧化铁的稳定作用,非生物还原实验中的水合氧化铁并没有完全转化为磁铁矿。
.jpg)
技术说明:揭示方法变化对铁结合有机碳的可提取性的影响
2021年6月7日 有机碳 (OC) 与活性铁 (Fe R ) 的结合代表了保护 OC 免受土壤和海洋沉积物再矿化的重要机制。 最近的研究表明,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或相关 Fe R 相的特性对通过柠檬酸盐碳酸氢盐连二亚硫酸盐 (CBD) 方法提取OCFe R络合物的能力施加控制。
.jpg)
高温微生物铁还原条件下绿脱石对有机质的保存作用
2022年1月24日 本文选取一种代表性有机质12 氨 基十二酸(ALA)与 典型含铁粘土矿物绿脱石(NAu 2)合成有机质 粘 土矿物复合体,在 两株高温 超 高温铁还原细菌的作用后,通 过多种水化学和矿物学的表征手段,研究其矿物结构的变化、有 机质的结合稳定性和脱附情况。 结果发现细菌对绿脱石结构铁的还原过程中造成的矿物结构的破坏(还 原性溶解)是控制ALA从
.jpg)
溶解性有机质对铁还原的促进作用研究 百度学术
摘要: [目的]溶解性有机质生物化学活性高,参与着铁氧化物还原的地球化学过程,但关于DOM化学组成与铁还原作用的构效关系尚不明确 [方法]为此,我们以铁还原菌HS01作为模式菌,亚铁的生成量作为考察指标,荧光光谱作为表征技术,研究了不同亲/疏水性DOM对针铁矿
.jpg)
离子吸附科学与技术课题组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发布时间: 字体: [ 大 中 小 ] 一、课题组名称:离子吸附科学与技术课题组 二、课题组简介 离子吸附科学与技术课题组面向国家盐湖战略资源高效开发的重大需求,深入开展界面离子输运机制和吸附分离材料体系构建的研究,通过材料吸附位点及
.jpg)
共沉淀引发的溶解性有机质在水铁矿/水界面的分子分馏特
2019年12月9日 土壤矿物与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相互作用会引起DOM在矿物/水界面的结构分馏,进而影响DOM在土壤中的长期保存及其环境行为。 水铁矿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可通过两种不同方式(表面吸附或共沉淀)与DOM结合。
.jpg)
铁介导的土壤有机碳固持和矿化研究进展
2021年10月26日 从铁介导的有机碳固持机制、铁结合态有机碳稳定程度的影响因素以及铁氧化还原过程驱动的有机碳矿化机制3个方面对铁—碳耦合关系进行了梳理分析。
.jpg)
韩晓华等GPL/EST:微生物参与绿锈/磁铁矿矿化过程及其
2020年3月27日 为了揭示有机质对磁铁矿形成的影响,他们进一步比较了水合氧化铁在非生物和微生物还原条件下的二次矿化过程。结果发现,由于有机质对水合氧化铁的稳定作用,非生物还原实验中的水合氧化铁并没有完全转化为磁铁矿。
.jpg)
有机物对铁(II)催化的水铁矿有机物共沉淀物中矿物转化的
2018年10月16日 结晶度较弱的Fe(III)(羟基)氧化物如亚铁酸盐在土壤和沉积物中含量很高,并且经常以矿物有机聚集体的形式与有机物(OM)结合。 在缺氧条件下,Fe(II)水溶液与亚铁酸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形成结晶性次生矿物,如纤铁矿,针铁矿或
.jpg)
研究揭示次生铁矿物对活性有机质固存的微观机制—论文
2024年7月1日 研究团队进一步利用球差电镜在纳米尺度上揭示了活性有机质更容易与结晶性差的次生铁矿物结合,以增强其稳定性;分布在矿物纳米孔隙和缺陷内的有机质具有更高的氧化态。
.jpg)
地质地球所揭示微生物参与绿锈/磁铁矿矿化过程及其对古环境
2020年5月6日 为了揭示有机质对磁铁矿形成的影响,他们进一步比较了水合氧化铁在非生物和微生物还原条件下的二次矿化过程。结果发现,由于有机质对水合氧化铁的稳定作用,非生物还原实验中的水合氧化铁并没有完全转化为磁铁矿。
.jpg)
技术说明:揭示方法变化对铁结合有机碳的可提取性的影响
2021年6月7日 有机碳 (OC) 与活性铁 (Fe R ) 的结合代表了保护 OC 免受土壤和海洋沉积物再矿化的重要机制。 最近的研究表明,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或相关 Fe R 相的特性对通过柠檬酸盐碳酸氢盐连二亚硫酸盐 (CBD) 方法提取OCFe R络合物的能力施加控制。
.jpg)
高温微生物铁还原条件下绿脱石对有机质的保存作用
2022年1月24日 本文选取一种代表性有机质12 氨 基十二酸(ALA)与 典型含铁粘土矿物绿脱石(NAu 2)合成有机质 粘 土矿物复合体,在 两株高温 超 高温铁还原细菌的作用后,通 过多种水化学和矿物学的表征手段,研究其矿物结构的变化、有 机质的结合稳定性和脱附情况。 结果发现细菌对绿脱石结构铁的还原过程中造成的矿物结构的破坏(还 原性溶解)是控制ALA从
.jpg)
溶解性有机质对铁还原的促进作用研究 百度学术
摘要: [目的]溶解性有机质生物化学活性高,参与着铁氧化物还原的地球化学过程,但关于DOM化学组成与铁还原作用的构效关系尚不明确 [方法]为此,我们以铁还原菌HS01作为模式菌,亚铁的生成量作为考察指标,荧光光谱作为表征技术,研究了不同亲/疏水性DOM对针铁矿
.jpg)
离子吸附科学与技术课题组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发布时间: 字体: [ 大 中 小 ] 一、课题组名称:离子吸附科学与技术课题组 二、课题组简介 离子吸附科学与技术课题组面向国家盐湖战略资源高效开发的重大需求,深入开展界面离子输运机制和吸附分离材料体系构建的研究,通过材料吸附位点及
.jpg)
共沉淀引发的溶解性有机质在水铁矿/水界面的分子分馏特
2019年12月9日 土壤矿物与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相互作用会引起DOM在矿物/水界面的结构分馏,进而影响DOM在土壤中的长期保存及其环境行为。 水铁矿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可通过两种不同方式(表面吸附或共沉淀)与DOM结合。
.jpg)
铁介导的土壤有机碳固持和矿化研究进展
2021年10月26日 从铁介导的有机碳固持机制、铁结合态有机碳稳定程度的影响因素以及铁氧化还原过程驱动的有机碳矿化机制3个方面对铁—碳耦合关系进行了梳理分析。
.jpg)
韩晓华等GPL/EST:微生物参与绿锈/磁铁矿矿化过程及其
2020年3月27日 为了揭示有机质对磁铁矿形成的影响,他们进一步比较了水合氧化铁在非生物和微生物还原条件下的二次矿化过程。结果发现,由于有机质对水合氧化铁的稳定作用,非生物还原实验中的水合氧化铁并没有完全转化为磁铁矿。
.jpg)
有机物对铁(II)催化的水铁矿有机物共沉淀物中矿物转化的
2018年10月16日 结晶度较弱的Fe(III)(羟基)氧化物如亚铁酸盐在土壤和沉积物中含量很高,并且经常以矿物有机聚集体的形式与有机物(OM)结合。 在缺氧条件下,Fe(II)水溶液与亚铁酸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形成结晶性次生矿物,如纤铁矿,针铁矿或
.jpg)
研究揭示次生铁矿物对活性有机质固存的微观机制—论文
2024年7月1日 研究团队进一步利用球差电镜在纳米尺度上揭示了活性有机质更容易与结晶性差的次生铁矿物结合,以增强其稳定性;分布在矿物纳米孔隙和缺陷内的有机质具有更高的氧化态。
.jpg)
地质地球所揭示微生物参与绿锈/磁铁矿矿化过程及其对古环境
2020年5月6日 为了揭示有机质对磁铁矿形成的影响,他们进一步比较了水合氧化铁在非生物和微生物还原条件下的二次矿化过程。结果发现,由于有机质对水合氧化铁的稳定作用,非生物还原实验中的水合氧化铁并没有完全转化为磁铁矿。
.jpg)
技术说明:揭示方法变化对铁结合有机碳的可提取性的影响
2021年6月7日 有机碳 (OC) 与活性铁 (Fe R ) 的结合代表了保护 OC 免受土壤和海洋沉积物再矿化的重要机制。 最近的研究表明,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或相关 Fe R 相的特性对通过柠檬酸盐碳酸氢盐连二亚硫酸盐 (CBD) 方法提取OCFe R络合物的能力施加控制。
.jpg)
高温微生物铁还原条件下绿脱石对有机质的保存作用
2022年1月24日 本文选取一种代表性有机质12 氨 基十二酸(ALA)与 典型含铁粘土矿物绿脱石(NAu 2)合成有机质 粘 土矿物复合体,在 两株高温 超 高温铁还原细菌的作用后,通 过多种水化学和矿物学的表征手段,研究其矿物结构的变化、有 机质的结合稳定性和脱附情况。 结果发现细菌对绿脱石结构铁的还原过程中造成的矿物结构的破坏(还 原性溶解)是控制ALA从
.jpg)
溶解性有机质对铁还原的促进作用研究 百度学术
摘要: [目的]溶解性有机质生物化学活性高,参与着铁氧化物还原的地球化学过程,但关于DOM化学组成与铁还原作用的构效关系尚不明确 [方法]为此,我们以铁还原菌HS01作为模式菌,亚铁的生成量作为考察指标,荧光光谱作为表征技术,研究了不同亲/疏水性DOM对针铁矿
.jpg)
离子吸附科学与技术课题组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发布时间: 字体: [ 大 中 小 ] 一、课题组名称:离子吸附科学与技术课题组 二、课题组简介 离子吸附科学与技术课题组面向国家盐湖战略资源高效开发的重大需求,深入开展界面离子输运机制和吸附分离材料体系构建的研究,通过材料吸附位点及
.jpg)
共沉淀引发的溶解性有机质在水铁矿/水界面的分子分馏特
2019年12月9日 土壤矿物与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相互作用会引起DOM在矿物/水界面的结构分馏,进而影响DOM在土壤中的长期保存及其环境行为。 水铁矿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可通过两种不同方式(表面吸附或共沉淀)与DOM结合。
.jpg)
铁介导的土壤有机碳固持和矿化研究进展
2021年10月26日 从铁介导的有机碳固持机制、铁结合态有机碳稳定程度的影响因素以及铁氧化还原过程驱动的有机碳矿化机制3个方面对铁—碳耦合关系进行了梳理分析。
.jpg)
韩晓华等GPL/EST:微生物参与绿锈/磁铁矿矿化过程及其
2020年3月27日 为了揭示有机质对磁铁矿形成的影响,他们进一步比较了水合氧化铁在非生物和微生物还原条件下的二次矿化过程。结果发现,由于有机质对水合氧化铁的稳定作用,非生物还原实验中的水合氧化铁并没有完全转化为磁铁矿。
.jpg)
有机物对铁(II)催化的水铁矿有机物共沉淀物中矿物转化的
2018年10月16日 结晶度较弱的Fe(III)(羟基)氧化物如亚铁酸盐在土壤和沉积物中含量很高,并且经常以矿物有机聚集体的形式与有机物(OM)结合。 在缺氧条件下,Fe(II)水溶液与亚铁酸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形成结晶性次生矿物,如纤铁矿,针铁矿或
.jpg)
研究揭示次生铁矿物对活性有机质固存的微观机制—论文
2024年7月1日 研究团队进一步利用球差电镜在纳米尺度上揭示了活性有机质更容易与结晶性差的次生铁矿物结合,以增强其稳定性;分布在矿物纳米孔隙和缺陷内的有机质具有更高的氧化态。
.jpg)
地质地球所揭示微生物参与绿锈/磁铁矿矿化过程及其对古环境
2020年5月6日 为了揭示有机质对磁铁矿形成的影响,他们进一步比较了水合氧化铁在非生物和微生物还原条件下的二次矿化过程。结果发现,由于有机质对水合氧化铁的稳定作用,非生物还原实验中的水合氧化铁并没有完全转化为磁铁矿。
.jpg)
技术说明:揭示方法变化对铁结合有机碳的可提取性的影响
2021年6月7日 有机碳 (OC) 与活性铁 (Fe R ) 的结合代表了保护 OC 免受土壤和海洋沉积物再矿化的重要机制。 最近的研究表明,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或相关 Fe R 相的特性对通过柠檬酸盐碳酸氢盐连二亚硫酸盐 (CBD) 方法提取OCFe R络合物的能力施加控制。
.jpg)
高温微生物铁还原条件下绿脱石对有机质的保存作用
2022年1月24日 本文选取一种代表性有机质12 氨 基十二酸(ALA)与 典型含铁粘土矿物绿脱石(NAu 2)合成有机质 粘 土矿物复合体,在 两株高温 超 高温铁还原细菌的作用后,通 过多种水化学和矿物学的表征手段,研究其矿物结构的变化、有 机质的结合稳定性和脱附情况。 结果发现细菌对绿脱石结构铁的还原过程中造成的矿物结构的破坏(还 原性溶解)是控制ALA从
.jpg)
溶解性有机质对铁还原的促进作用研究 百度学术
摘要: [目的]溶解性有机质生物化学活性高,参与着铁氧化物还原的地球化学过程,但关于DOM化学组成与铁还原作用的构效关系尚不明确 [方法]为此,我们以铁还原菌HS01作为模式菌,亚铁的生成量作为考察指标,荧光光谱作为表征技术,研究了不同亲/疏水性DOM对针铁矿
.jpg)
离子吸附科学与技术课题组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发布时间: 字体: [ 大 中 小 ] 一、课题组名称:离子吸附科学与技术课题组 二、课题组简介 离子吸附科学与技术课题组面向国家盐湖战略资源高效开发的重大需求,深入开展界面离子输运机制和吸附分离材料体系构建的研究,通过材料吸附位点及